紅色崗托綠意濃
來源:昌都報 2025-08-19
崗托鎮(zhèn)一角。 江達融媒記者 陳蛟巴特 攝
十八軍軍營舊址。江達融媒記者 陳蛟巴特 攝
昌都融媒記者 劉曉江 邱趙胤
晨霧尚未散盡,西藏自治區(qū)昌都市江達縣崗托鎮(zhèn)崗托村已被金沙江的濤聲喚醒。湍急的江水在此劃出一道雄渾弧線,浪花拍岸的轟鳴中,紅土地的古老氣息混著濕潤的水汽撲面而來。
崗托村是“西藏解放第一村”。晨光中,村頭的大型浮雕輪廓漸顯,雕塑的紋路里仿佛還留存著烽火歲月的印記。如今,獨特的紅色記憶、壯美的江景與濃郁的藏地風情,讓崗托村成為進藏游客的首站“打卡地”。
崗托村,正在生態(tài)守護與文化傳承中悄然蛻變。
密林深處的守護足跡
藏東高原的清晨,薄霧像哈達般纏繞在山腰。當第一縷陽光穿透云層,在森林中投下斑駁光點時,崗托鎮(zhèn)護林站站長白瑪澤培已踩著露水走在巡山路上。
“護林的目的,就是守好這片山?!卑赚敐膳嗟穆曇魩е咴颂赜械暮裰亍K┥頁荛_一片杜鵑花叢,露出底下新鮮的獐子足跡,“你看,這腳印還沒干呢?!?/p>
每天上午,他和護林隊員們都會揣著糌粑、灌滿酥油茶,背著滅火器和木棍出發(fā)。三五人一組,蹚過溪流,翻越山梁,最遠要走30公里山路。
“冬天最熬人?!卑赚敐膳嘀钢h處覆雪的山尖,“每年10月到次年5月,山上24小時不能離人,就怕火災?!?/p>
崗托村周邊的森林,是長江上游生態(tài)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。2016年,崗托鎮(zhèn)組建專業(yè)護林站,護林員多是來自附近5個行政村、18個自然村的村民。
白瑪澤培做了近十年護林員,今年6月剛接任站長。他手機里存著數百段巡山視頻——其中一段拍攝于去年冬天,畫面里金錢豹的身影在雪林間一閃而過,“以前山上難覓動物蹤跡,現在樹林密得能藏住金錢豹,這就是生態(tài)改變最真實的寫照?!?/p>
巡山的腳步踏遍雪巴山9萬多平方米林區(qū),防火、防盜獵、防亂砍亂挖是鐵打的任務。白瑪澤培和隊員們腰間的布包里,總裝著一把特制的小剪刀,遇到盜獵套索便會小心拆除……
“現在一公里能撞見5只獐子。”白瑪澤培蹲下身,指著地上一串清晰的蹄印笑起來,眼角的皺紋里藏著自豪。
環(huán)境就是民生,青山就是美麗,藍天就是幸福。
如今的崗托山林間,藏獼猴常拖著長尾在樹間蕩躍,偶有雪豹的足跡印在新雪上,成為護林員們的“工作照”。
曾幾何時,這里也面臨過斧頭與樹苗的拉鋸。而今在村民的呵護下,山林郁蔥如蓋,野生動物頻現林間,森林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正以看得見的速度日漸完善。
崗托村旁,金沙江水撞擊礁石的轟鳴里,村委會主任兼河長阿旺江村正彎腰撿拾岸邊的塑料瓶。
“每周都得來江邊轉幾圈。”阿旺江村直起身,用袖子擦了擦額頭的汗,指著江面說,“看看有沒有漂浮物,岸邊有沒有垃圾,還要檢查非法捕撈的網具。”
江河治理是生態(tài)保護的重中之重。作為滋養(yǎng)村落的母親河,守護好金沙江的水質,是崗托人刻在骨子里的使命。而解決岸邊垃圾問題,是守護江河清潔的第一道防線。
“以前有人往江邊丟垃圾,巡河員就及時勸導,現在這種情況基本消失了?!睄復墟?zhèn)鎮(zhèn)長陳榮旺說。
2020年5月,昌都市為轄區(qū)所有行政村配備了垃圾轉運車,崗托村內設置二十余個垃圾箱,垃圾能及時清運。
筑牢了垃圾防控的防線,崗托村將保護重心轉向水生態(tài)的深層修復。今年9月,江達縣將在金沙江畔開展增殖放流活動,屆時將有約60萬尾魚苗躍入江中,其中1.8萬尾做了標記,便于監(jiān)測。而在10月,還計劃完成土著魚苗放流約100萬尾,這些魚苗將在江水中繁衍生息,為水域生態(tài)注入新活力。
水質監(jiān)測數據直觀反映著變化:2022年,金沙江崗托國控水質監(jiān)測點位水質為Ⅱ類。如今,已改善提升至Ⅰ類。站在江邊望去,水底的鵝卵石清晰可見,陽光穿透水面,映出流動的光斑,像撒了一把碎金子。
守護綠水青山,便是守護金山銀山。
如今的金沙江,江水澄澈如鏡,江岸綠樹成蔭。奔騰的江水,承載著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激蕩著村民對綠色發(fā)展的追求。
紅土地上的綠色新生
生態(tài)向好的底色上,崗托村的發(fā)展故事正翻開新篇。
作為“西藏解放第一村”,崗托村的紅色印記隨處可見:十八軍渡江舊址的浮雕上,戰(zhàn)士們的身影仍帶著沖鋒的姿態(tài);紀念館里,泛黃的軍號靜靜躺著,仿佛還能聽見當年的沖鋒號聲。而這份紅色底蘊,正與金沙江的奔涌、山林的郁蔥碰撞出獨特的發(fā)展火花。
“貝瑪金珠紅色民宿”的老板鄧淼便是被這份獨特的魅力吸引而來。她的民宿院子里,格?;ā⒃录?、向日葵正開得熱烈,四間客房融入了濃郁的藏式元素。
“第一次來就被迷住了?!编図狄贿吔o客人倒酥油茶,一邊回憶起數年前初見崗托村的場景,“金沙江水勢滔滔,四周的山郁郁蔥蔥,連空氣都帶著清甜。”
今年5月,她開起了村里首家真正意義上的民宿,她和丈夫常常帶著客人沿金沙江探訪紅色遺跡,講解那段解放歷史。
“游客來此,既為渡江舊址等紅色遺跡,也為這方好生態(tài)?!编図挡林钟筒鑹匦χf道,“上個月來了一批青年游客,在院子里吃火鍋、跳鍋莊舞、聽紅色故事,篝火映著每個人的臉,那氛圍特別好?!?/p>
說著,鄧淼翻出手機里的視頻,畫面里,藏漢青年手拉手跳著舞,笑聲隨著江風飄向遠方。
“這些視頻發(fā)在抖音上,好多人看了都想來?!编図笛哉Z間滿是自豪。
如今,更多的人想在這里開民宿,鎮(zhèn)里也在規(guī)劃旅游步道,把紅色景點與生態(tài)景觀串成線。
人不負青山,青山定不負人。
崗托村正以自己的實踐,詮釋著綠色發(fā)展的深刻內涵。讓紅色記憶在綠水青山間更鮮活,讓綠色家園在時代浪潮中更亮麗。
金沙水拍云崖暖,紅色崗托綠意濃?!拔鞑亟夥诺谝淮濉保~向更遼闊的天地。